最近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了之前在德国汉诺威随手拍的一辆Büssing布辛卡车,虽然是一辆55岁的老卡车,但是在设计和品牌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去聊一聊的。所以本期文章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布辛这个传奇的卡车老牌,再来看一下布辛卡车在1969年时生产的卡车,是一个怎么样的水平。

曾为德国知名卡车品牌,后期被德国曼恩收购:

看Büssing布辛的LOGO是不是感觉非常的面熟?总感觉这个狮子在哪里见过对不对?没错,就是德国曼车上现在用的那头狮子!

Büssing这个品牌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,创始人Heinrich Büssing(后文称海因里希·布辛),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工业与交通领域的重要创新者与企业家。他于1843年6月29日出生在诺德施泰姆克村(今属沃尔夫斯堡),早年在家乡接受教育后随父亲学习铁匠技艺。这段手工业背景为他日后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游历德国和瑞士的一年半时间里,布辛敏锐地观察到工业化对社会和劳动方式的深刻影响。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技术与工程的兴趣,促使他进入布伦瑞克的卡罗琳学院(后成为布伦瑞克工业大学)学习机械与土木工程。1866年,23岁的布辛加入一家铁路工程公司,开始接触实际工程项目。

1868年,布辛迈出创业第一步,在布伦瑞克创立了自己的自行车工坊。他不仅自行设计制造自行车,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,致力于推出更美观、价格更亲民的两轮与三轮车型。他通过书信、宣传册和展览等多种方式推广产品,显示出卓越的市场意识。布辛深信,在工业时代中,“移动出行”将成为关键推动力。尽管创业初期遭遇财务困难,布辛于1873年与商人马克斯·尤德尔合作成立铁路信号公司,成功扭转经营困境。在该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期间,他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,累计申请92项专利,为企业带来技术竞争优势。

在铁路方面的成就并没有阻挡布辛对车辆的热爱,1902年,布辛成功制造出第一辆实验汽车“灰猫”,标志着其事业从自行车、铁路信号进一步扩展至汽车领域。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技术积累与前瞻视野,也为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赫尔曼·菲舍尔是Büssing早期的设计师,在 Büssing 任职期间,菲舍尔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为该汽车公司设计了一个新的标识——一只风格化的布伦瑞克狮子,采用了旧布伦瑞克公国的颜色,狮子同样是布伦瑞克市象征。

布辛希望进一步促进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性,所以Büssing早期的公司宣言是:我们为那些原本只能步行的人们制造车辆,其他人或许希望为那些原本坐马车的人们制造车辆。同年,Büssing生产出了第一辆适合上路的卡车,该卡车由双缸汽油发动机驱动,输出功率为 9 马力,后轴为蜗轮蜗杆传动。

1904年,这家年轻的公司迎来了第二次辉煌:生产了一辆20马力、链条传动的公共汽车,最高时速可达30公里/小时。这辆公共汽车可搭载12名乘客,并很快投入量产。也是在这一年,该公司向伦敦交付了 400 辆底盘,它们成为了现在著名的双层巴士的前身。

再到一战二战,Büssing收到指示进行军用装备生产,制造过履带式拖拉机、装甲侦察车、飞机发动机、轻型越野车、军用卡车、装甲车、8X8全地形越野车等等。期间也发明了一些直至现在我们都在使用的专利,比如后桥悬架、差速锁、充气轮胎等等。

二战过后,Büssing重新开始生产民用卡车,首先生产出 5 吨载重卡车,后来又生产出 7 吨载重卡车,产品一直在不断迭代创新,从长头重卡再到1969年推出的中置卧式发动机的BS16平头重卡,也就是下一个章节我们要讲的本文主角车型。也是在推出BS16的这一年中,Büssing与MAN AG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,在推广其自有的MAN系列产品的同时,MAN也成为了Büssing部分创新部件的客户。

过高的开发成本和不善于营销等问题给Büssing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困难,最终于1971年被MAN收购,至此Büssing这个品牌不复存在,但曼恩保留了 Büssing 的企业标识——布伦瑞克雄狮。至今,这个雄狮LOGO依然装饰着曼恩商用车的格栅,它不仅是品牌的标志,更象征着“卡车之王”与移动出行先驱海因里希·布辛所传承下来的开拓精神。
1969年就240马力,卧式发动机亮眼:

布辛BS16L卡车是布辛首创的一个平地板平头车设计,在长头车普遍的时代,即便是有车企制造出平头车来,内部的空间也是非常的不尽如人意,对于人高马大的欧洲人而言实属憋屈。


内饰图实在不好找,现场展车门也没开,只有一张当年的海报,但是这款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地板车型,在打开车门之后可以看到,车内地板真的是纯平的,这样一来,车内的隔音好了,也不热了,最主要的是往后卧铺爬的时候更方便了。

这就要归功于布辛的又一大创新设计——中置卧式发动机。这样的布局结构不会占用驾驶室下方的空间,也不会占用货箱空间,发动机布局在大梁中间位置,采用卧式结构有利于直观的检修,所有配件暴露在外一览无余,哪里渗油哪里损坏驾驶员都能看得一清二楚,早期跑长途条件不便利的时候,布辛的这个设计受到了很多驾驶员的称赞(车坏了路上遇到同款能直接拆)

这款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可以输出240马力,后期还推出过310马力的版本,带涡轮增压,但是没有中冷,涡轮来自德国kkk,像我们熟知的奥迪大众的K03s涡轮就是这个品牌生产的。

传动系统方面,其采用采埃孚的手动挡变速箱和布辛自研车桥,这个车桥的造型和斯堪尼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尖半轴头。这应该是非常早的一个全浮式半轴结构,里面一根很长的半轴,到轮端的地方是个花键轴,然后外面的轴头盖里面是个花键帽,两个一组合再固定到车桥上。轮胎的规格比较常见,用的是12.00R20的轮胎,还是因为当年条件不便利,运输途中突然爆胎司机需要动手更换轮胎,所以这辆车用的是一个爪式轮毂。

后面拉的是一个三轴全挂车,第一排轴是导向轴,轴上面有一个转盘,这种结构在我国早年也有,像老东风老解放挂着拉煤的很多,不过后来因为安全问题都取缔了。随着GB1589-2016的法规落地,刚性底盘牵引挂车又以中置轴的形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。

大体的都讲完了,再来看一点这个车的小细节。布辛BS16L卡车的LOGO是重新设计的,采用铝合金拉丝工艺,字母与雄狮一上一下布局,并在雄狮LOGO位置增加飞翼元素。因为这辆车是中置发动机,所以它没有前进气格栅,多么有预见性的设计,现在的电车都是封闭格栅了。

主车灯是H4的玻璃车灯,来自海拉,下方的雾灯则来自博世BOSCH,都是卤素光源

后视镜就这么一小只,镜架和镜底全都是金属材质,当年有这个车的时候路应该还都挺宽的,路上也没车,要是现在卡车用这么小的后视镜就挺不安全的了。

制动系统来自克诺尔,看这个刹车总泵,是典型的气推油刹车,在当年的欧洲中型卡车中也是主流的制动方式

后面的“鸭嘴”来自ROCKINGER,是欧洲著名的牵引装置制造商,看到这我感觉欧洲卡车上用的零部件供应品牌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,而且都是工业基础很强,制造底蕴悠久的老品牌。
编后语:

时至今日,这辆实拍的布辛卡车车龄已达到56岁,行驶里程超过百万公里,却依然稳健驰骋于道路之上。尽管车身经过修复翻新,但它所承载的,是德国老牌制造商对品质的执着信仰,是一段跨越时间仍熠熠生辉的工业记忆。它不仅是一辆车,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——是海因里希·布辛从铁匠之子走向工业先驱的实践精神的见证,他以实践者和创新者的身份,在多领域推动技术革新与产业进步,成为工业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HeSeaOtter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mkcw.com/trucks-cul/60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