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senbauer来自奥地利,是一家享誉全球的消防设备制造企业,国内一般将其称之为“卢森宝亚”。该公司旗下产品覆盖各类消防救援场景,其中不少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存在,比如AT系列主战消防车,Panther美洲豹系列机场消防车等等。性能、美学相结合,便是卢森宝亚产品的过人之处。

今天,我们文章的主角正来自卢森宝亚,它是一台机场救援梯。众所周知:民航客机的客舱离地较高,发生特殊情况时乘客难以撤离至地面。虽然每个舱门都有充气式紧急滑梯,但要是遇到爆胎、中断起飞这种没那么紧急的情况,放滑梯撤离显然是不划算的,还会为后续处理增添麻烦。这时,机动式救援梯就以高效率、大吞吐量的优势脱颖而出。

作为机场紧急车辆,其核心需求便是:要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。这意味着车辆必须全年、全天待命,不能掉链子,可靠性要求非常之高。正是因此,斯堪尼亚卡车底盘成为了不二之选。这台救援梯采用斯堪尼亚P 500 6×6全轮驱动底盘打造而成,在机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扎实的表现。

机场跑道、滑行道那么平坦,救援梯用全轮驱动意义何在?答案在于:全轮驱动车辆的加速能力更强,能够以更快速度前往紧急现场。并且全轮驱动车辆行驶更稳定,这对重达数十吨的机场救援梯而言至关重要。此外,为了尽快赶到现场,车辆免不了要“裁弯取直”走最短路线,穿越草坪等多种路面,这时全轮驱动能带来更高通过性,避免陷车、打滑之类的问题。

轮毂的固定螺帽采用了亮黄色设计,与轮毂显得格格不入。它的作用在于:指示螺帽的存在。当螺帽掉落时,维护人员一眼就能看出,避免导致行驶抖动,或是轮胎飞脱等事故。

出于机动性的考虑,这台斯堪尼亚P 500机场救援梯选择了DC 13 085A发动机。这台发动机属于工业用发动机,采用直列六缸设计,排量12.7升,输出500匹马力及2300牛米。相较于普通的卡车发动机而言,这台工业版DC 13发动机提供了更丰富的可选配置,例如封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、加强橡胶发动机支架、增强冷却系统等等。结合斯堪尼亚EMS发动机管理系统,能更好适应长时间、高强度的运行需求。

与发动机匹配的变速箱为艾里逊6速自动变速箱,集成液力变矩器。在液力变矩器的加持下,这台斯堪尼亚机场救援梯能够更平滑流畅的无磨损起步,动力衔接也相应更加平顺。再加强劲的换挡性能,使整车的动态都得到了提升。工业发动机+艾里逊自动变速箱,也是斯堪尼亚特种底盘中的一套经典搭配。

全车三根车桥均为轮减桥,可以从标志性的轴头造型上认出。它的优势在于离地间隙更高、减速增扭效果优秀,用在这种紧急车辆上正合适。差速锁当然也是有的,进一步保障了车辆的越野能力。

考虑到救援梯本身的结构特性,这台斯堪尼亚P 500采用了CP14L型短款低顶驾驶室,为救援梯主体让出更多的空间。救援梯采用前双缸顶升结构,搭配伸缩功能,可适配不同种飞机的舱门高度。

飞机与飞机之间不可一概而论。A330、B777这种宽体机的机身较长、发动机直径较大。为了保证起降性能,其起落架高度也相对较大,导致舱门离地更高。而A320、B737这种窄体机的起落架较短,舱门离地更低,更别提各种尾吊发动机的支线客机了。不同的舱门高度,也对救援梯本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。

为了实现对不同机种的广泛适配,这台卢森宝亚P 500机场救援梯采用了双梯设计。位于车身上方的是车辆的主梯,可对接各类离地较高的宽体客机。而车身前方的是车辆的副梯,高度较低,可适配各类窄体机及支线客机。

主梯采用了伸缩结构,对接平台高度可调范围覆盖3.3米至8.5米,可谓相当之宽泛。作为参考,这一高度范围覆盖了空客A320、A350,波音777、787等客机的舱门高度,是最为主流的使用选择。

梯身下方设计有工作灯,可将车辆及机身周围环境照亮,以此提升旅客撤离时的安全性

为了避免救援梯与飞机机身发生碰撞,卢森宝亚在对接平台的前端设计了橡胶缓冲,避免碰撞带来的损坏。除此之外,卢森宝亚还在前端搭载了激光指示系统,操控员可一目了然的观察对接平台当前高度,从而更精准的对接舱门。

宽敞的楼梯结合两侧扶手、明亮灯光,可让机上乘客快速高效撤离,整体宽度达到了3米左右。尾端则是一大块可收放尾板,用于衔接救援梯和地面之间的落差。

车身两侧设计有H型支腿,用于在救援梯展开时伸出、将车身托举起来,减少重心转移而导致的车辆抖动、翻覆问题。支腿全开时,车辆最高可承受20.5M/S的风速,可在大风天气安全实施救援。

副梯其实就是一块升降平台,可调高度覆盖1.1米至3米,采用液压升降,两侧的梯子则为手动开关。它主要针对波音737以及大部分支线小飞机打造,虽然人员撤离效率比不上主梯,但毕竟小飞机人少,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
两侧爬梯的展开和收起都得靠人工
为啥波音737和支线客机放在一起说呢?熟悉航空器的“飞友”们可能知道:波音737有着“小短腿”的称号,其起落架结构设计从上世纪至今就一直没怎么修改。虽然勤务性能良好,但对发动机提出了较高限制,难以安装涵道比更大的发动机,也就有了经典的“馒头”造型发动机。在当今“降本增效”的航空业中,大涵道比的高效发动机成为了省油的关键,但737结构摆在这,天生没啥办法。因此,波音对737 MAX的发动机挂架进行了重新设计,将发动机前移并上移,设法塞下了LEAP-1B发动机。新的发动机位置会导致飞机更容易“抬头”,于是波音引入了MCAS系统,用于自动压杆抑制抬头现象。这一系统日后导致了2018年印尼狮航和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,也是737 MAX在我国长时间禁飞的原因之一。扯的有点远,大家看看就好。

这台斯堪尼亚P 500机场救援梯在底盘结构上比较特殊。为了给前部支腿和液压顶升油缸让出空间,本车将尾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后移,并且蓄电池、刹车储气筒等附件都放在别处安置,最终在驾驶室后方塑造了一块“干净”的空间。利用车身空隙,本车还安装了工具舱,内部放置灭火器、空气呼吸器一类的消防救援装备,起到辅助的作用。

用于提升稳固性、分散对地压强的支腿垫板也顺带放在了工具舱下方

虽然这台救援梯不带水泵,但还是在主梯对接平台的前端放置了一台水管卷盘,容纳60米长的水管,前端带有一门水泡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,救援梯可通过车身上的接口对接其他消防车,由其他消防车泵水使用,对机舱内火灾进行先期压制。

在奥地利卢森宝亚的产品线中,机场救援梯这种车辆算是最特殊的存在之一。广泛的适应性、超高的机动性,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紧急情况,帮助旅客撤离。还能充当双向通道,将消防员送入机舱之内。它虽然不因灭火而生,但也是消防救援场景中不可缺乏的关键装备。同Panther美洲豹系列机场消防车一样,卢森宝亚的机场救援梯也是遍布全球的知名产品。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!还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商用车内容,别忘了关注我们哦!
原创文章,作者:HeSeaOtter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mkcw.com/trucks-mod/51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