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求是发明之母。没有新的需求,也自然没有开创性的新发明。这一简单的哲学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历程,在运输行业中也同样适用。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卡车普遍趋于一致,但在各类特种领域,仍会诞生出五花八门的独特卡车,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文章的核心。

当今欧洲卡车的结构设计相当统一,都是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上的COE结构。这种设计专为实用性而服务:欧洲道路相对更狭窄,对于卡车的机动性要求更高,因此必须缩短车长,只能将驾驶室叠放在发动机上。干线运输用这种车合适,但运输特种货物时可就不好说了。针对超长货物运输,德国大件运输公司COLONIA带来了一款天才般的解决方案,也是一台不折不扣的“缝合怪”。

今天这台独特的卡车名为Schnibbelmobil,它的诞生故事颇有趣味。让我们把时钟拨回上个世纪80年代:在工业发展需求下,荷兰对钢材、铝材的需求高涨,特别是超长的产品。相较于焊接而成的超长钢材而言,一体成型的超长钢材有着更好的力学特性,可用于要求更高的场景中。来自德国鲁尔工业区的VAW铝业公司是超长钢材和铝材的制造专家,为了运输长达55米的超长金属材料,VAW铝业向大件运输公司COLONIA提出了需求。

COLONIA公司的专家听到这一需求时,首先是震惊的。55米的超长钢材,相当于3台18米长的铰接客车首尾相连。如此庞大的货物,想要用卡车运输是非常困难的。并且,市面上并没有这一类型的现成车型,即使COLONIA公司接下这单,也没办法顺利买到运输设备。别人不能造,那我就自己造!在这一背景下,Schnibbelmobil应运而生。

围绕超长金属部件运输的核心需求,Colonia的工程师们设定了清晰的目标。新车既要能拉动这些金属部件,同时还要尽可能提升机动性,避免因狭窄道路、转角而受困。针对这些目标,工程师们选择了曼恩F8 22.320 UNL,并基于这款卡车大刀阔斧的改装。

D3256BTXUL直列六缸卧式柴油机
为什么要用这台曼恩F8,不用其他动力相对更强的产品呢?答案很简单:这款卡车采用了Büssing布辛公司的卧式柴油机技术,发动机位于底盘侧面,而非传统卡车的驾驶室下方。这样一来,工程师们便能对车辆驾驶室进行更广泛的改造。

想要提升机动性就得缩减车长,但货物的长度是定死的,只能从车身结构上下手。为了给超长钢材让出空间,Colonia的工程师们将这台曼恩F8的原装驾驶室移除,使车身上半部分形成平坦的净空。与此同时,货物的高度得到了抬升,整体横贯于车身之上。这样一来,整车的长度就基本和所运钢材同长,压缩了很多。

原车的驾驶室移走之后,驾驶员该如何操控车辆呢?为了给驾驶员带来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,Colonia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鬼才的点子。他们找了一台福特Granada Turnier旅行车,基于其打造了卡车的驾驶室。原车的前后桥及动力系统被拆除,只剩个车壳。做好处理后,工程师在卡车前端设计了特殊的托架,将旅行车的壳子扣上,便有了照片中的这幅“鸭嘴兽”般模样。

并且,拆除动力系统后,福特Granada Turnier旅行车原本的车头位置便空空如也。这既浪费了结构重量,同时也不利于缩减车长。在一次事故损坏后,Colonia的工程师们把原车的发动机舱位置直接切掉,移植了一套奔驰T1厢货的前脸和灯光。最终,这台特殊的卡车由奔驰、福特、曼恩三家企业的产品组合而成,称其为“缝合怪”相当合适。当然,这里的缝合怪是褒义的。特殊的运输需求,自然就得用“邪修”式的技术解决方案。

在服役生涯中,这台Schnibbelmobil总计行驶了约80万公里的里程,为德国-荷兰的钢材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对于一台特种卡车而言,八十万公里的里程是非常可观的数字。1994年,该车还换装了420匹马力的新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,匹配新的8速自动变速箱,以更强大的动力应对特种运输挑战,最终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光荣退役,在欧洲卡车行业及大件运输行业中留下传奇。

Schnibbelmobil的故事,让笔者想起了另一台类似的卡车:Steinwinter Supercargo。针对日益发达的欧洲交通运输,该车也采用了驾驶舱下置,压缩车身高度的设计,从而利用车身上空间运输大量货物,同时缩减车身长度提升机动性。由于舒适度较差、驾驶视野受限等原因,该车并未顺利走入量产。这也提示我们:需求和解决方案是密切相关的。基于“虚假”需求的解决方案,自然也会像“空中楼阁”般昙花一现。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!还有更多关于特种卡车的车型和故事?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!
原创文章,作者:HeSeaOtter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mkcw.com/trucks-mod/62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