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卡车对比欧洲卡车:俄罗斯运营商体验报告

三年半前,欧洲卡车制造商因俄乌冲突而退出俄罗斯市场,这使得许多俄罗斯运输公司开始转向中国卡车品牌。如今,经过三年的使用和8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,俄罗斯媒体开始总结中国卡车与欧洲卡车的使用心得。俄罗斯行业杂志“5koleso.ru”与Intra Logistics公司合作,发布了一份特别有趣的报告。Intra Logistics是一家从事长途运输的公司,其牵引车每年行驶约25万公里。该公司此前主要采购MAN TGX和TGS车型,但在德国经销商关闭后,开始尝试中国品牌,包括Sitrak(与MAN有官方合作)、FAW(中国卡车市场的领导者)和Foton(与奔驰有合作关系)。

中国卡车对比欧洲卡车:俄罗斯运营商体验报告

2022年10月,Intra Logistics接收了第一辆中国牵引车——Sitrak C7H 480。自那时起,该公司约100辆牵引车中超过一半已被中国产品替换,其中包括32辆Sitrak、14辆FAW和8辆Foton,其余主要是战前的MAN车型。最老的Sitrak已行驶79万公里,最老的FAW行驶了63万公里,最老的Foton行驶了58万公里。而最老的MAN车型已接近10年的使用年限,尽管如此,公司仍对它们持保留态度,对中国的卡车产品仍不完全放心。

在“5koleso.ru”的报告中,Intra Logistics的代表承认,最初对中国卡车的质量非常担忧。他们谨慎地假设,动力系统的耐久性可能在50万公里左右。然而,这一假设很快被证明过于悲观,因为发动机并未出现任何严重问题。然而,腐蚀、电气和电子系统的问题则更为突出。在仅使用三年的车辆中,驾驶室、车架和许多较小部件(如排气系统)的腐蚀问题已经显现。还出现了车身保护层脱落的情况。此外,电气系统的问题也一直存在,这在几年前的中国卡车上就有所体现。电线连接及其绝缘层存在明显问题,电子控制单元(如自动变速箱的控制器)缺乏适当的密封,导致与灰尘和水分接触,许多三年车龄的牵引车已经更换了控制器。

在油耗方面,Intra Logistics的数据显示,所有中国卡车(无论品牌和发动机类型)在温暖月份的油耗约为27-28升/100公里,在冬季约为30升/100公里。与欧洲卡车相比,这一数字平均高出约2升/100公里。此外,中国制造商的态度也值得关注。Intra Logistics承认,尽管中国制造商存在一些不足,但他们对批评的反应速度令人惊讶。例如,针对腐蚀问题,2025年款的Sitrak将配备更厚的油漆层和镀锌钢制成的驾驶室。公司还更换了电线连接的供应商。此外,针对司机对驾驶室隔热性能差的投诉,Sitrak开发了新的隔热套件,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
本文来自企业供稿,不代表欧美卡车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

(0)
HeSeaOtter的头像HeSeaOtter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